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四川省名师解读: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之政治篇

   四川招生考试网    2016-04-19

  把握趋势高效备考

  成都树德中学 高级教师 冯维东

  广安二中 高级教师 杨先灵

  2016年高考我省将采用全国卷,今年政治学科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范围”与2015年基本保持一致。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近两年也基本一致。《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时事政治考查范围均与2015年保持一致。

  一、深刻领悟精神

  重视高考考试内容深化改革,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可通过考查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

  依法治国理念:政治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素材,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重要法律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知识,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具体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多角度分析得出新结论

  二、关注考试说明样题

  选择题第1题,属于推理题,采样于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3题。第2、3题材料属于科技类,采样于2008年宁夏卷.22、23题;2013年至今宁夏参加全国新课标卷Ⅱ。第4题采样于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17题。第5题采样于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4题。

  非选择题第1题采样于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8题。第2题采样于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9题。第3题采样于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9题。其中,两套卷Ⅰ.39题(3问)都考查了探究题,另外,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9题(1)问属于选作与答案多元化类题。

  三、高效备考国卷

  根据上述精神结合近年高考政治科命题特点,广大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考:

  1.考查主干知识,注重对教学的导向。

  全国卷政治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对主干知识考核中渗透能力的考核。这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做到宏观把握和微观落实。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到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涉及的考点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本。

  2.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习潜质。

  全国卷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材料提供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按照知识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角度去思考问题。

  另外,开放式试题是政治全国卷的一大亮点。这一题型贴近学生生活,从研究性、探究性角度设问,不设定固定的参考答案。要重视教材的单元探究,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开放性试题的针对性训练,熟悉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步骤。

  3.紧扣时政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社会、反映现实,是政治高考全国卷多年来的特点:一是坚持绝大多数试题选材典型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对考生运用知识灵活、准确阐述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分值;二是将重大时政表述直接列入选择题题肢和非选择题答案。

  在复习备考中,一要梳理和熟悉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认真分析这些事件的背景、影响、意义等。在阐述时,围绕问题的逻辑层次进行充分、准确的分析和论证;二要把握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重大方针政策的新变化、新表述。考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漫无边际地收集整理时政,而是要学会分析时政背景,把握方针政策的重大变化、典型表述。如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背景和影响、宏观调控的新表述、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

  4.问题切入微观,注重知识的传导性。

  全国卷在主观题设问上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问题切入小。即所谓的小切口型题,侧重于小的知识点,考生不仅要在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更要在微观上把握每一知识点;不仅要把握重点知识,更要按照逻辑体系把握知识,避免知识的疏漏;

  二是强调知识的传导性。设问不是就知识考知识,而是要求指出某知识点对解决某一问题的意义、作用或启示等。在答题时,要用教材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设问所要求的问题,按照知识或问题的逻辑关系始终围绕该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避免思路的中断和游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