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四川探索未成年人心理教育 重点关注地震灾区学生
2010-04-08 14:52:00

  4月7日11时许,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教学楼二楼,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数十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聚精会神地学习着一门全新课程——“心理绘本”教育。这是四川独有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当天,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心海护航”工程正式启动。省文明办副主任张亚平说,这是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心理干预机制。

  大型工程助推可持续发展

  2300万,四川的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不好,关乎未成年人的素质,关乎四川的未来。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怎么搞?四川一直在探索。

  2007年,我省选择成都泡桐树小学等7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启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试点;2009年,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组建,同时在成都青羊区、德阳绵竹市开展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心理健康教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省教科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曾宁波认为,从政府到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过去心理健康教育重理性重认知的状况已经得到改变。 “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洁琼说,工作模式单一、被动,缺乏多样的方法和有效载体,成为我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以大型工程作为助推器,将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为有效的执行。”通过专家科学论证,省文明办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心海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进一步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王洁琼认为,与过去的试点学校相比,此工程更有向心力、号召力,也更能体现持续性。

  打破传统模式走四川路子

  南京的“陶老师工作站”、长春心理剧、山东乡村少年宫……这些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经验成为四川研究的对象。专家调研分析发现,成功的模式和经验都具有政府强力主导、工作机制长效化、工作人员专业化、实施单位基地化等几个共同特点。

  “不是照搬经验,而是要找到四川的特色。”王洁琼介绍“心海护航”工程特点时底气十足:长春心理剧只针对中学生,我省针对不同年龄探索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新形式,除了在中学开展校园心理剧,还在小学创新性地开展“心理绘本”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是积极经验仅被当事人所体验而促进其成长与转变,“心海护航”工程中的经验则将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记录,并将在专家的指导下变成特色教材和教辅,从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我省在建立相关人员培训机制、主题论坛、观摩研讨等实体交流平台的同时,还将搭建网络视频教学系统等虚体交流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重点关注地震灾区学生

  “心海护航”工程首批专业教师培训班上,来自地震重灾区德阳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陈学敏特别兴奋,“太好了,以后进行团体辅导就有教材有方案可用了!”陈学敏所在的德阳绵竹市紫岩小学有1800余名学生,但只有她一位专职心理老师。她告诉记者,地震后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学生们心理康复比较快,但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

  “做个别辅导精力有限,但做团体辅导没有教材和方案,太难了。”培训班上,陈学敏不仅学到了实用心理绘本技术,还拿到了成都市青羊区在团体辅导方面的相关教材,“我将把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带回去,培训学校更多老师,为灾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地震灾区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将是‘心海护航’工程关注的重点。”曾宁波介绍,在我省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灾区儿童比重很大,因此在实验学校的选择上,特别注重了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地震灾区学校。相关专家还将根据地震灾区和留守儿童特点专门设计课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