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成都成华区打造教育升级版 教育现代化惠及千家万户
2014-11-06 15:09:00

  “‘北改’之前,青龙片区的学校明显不足,没有一所高完中,学生上学很麻烦,现在学校比原来多了两倍多,在家门口就可读成都实验中学、石室初中这样的名校,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成华区(微博)青龙街道海滨社区的王先生告诉我们,他的孩子原来在八里庄上中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升高中时正赶上成都实验中学北迁到青龙场,现在学校离家只有10多分钟路程,比过去方便多了。

  近3年成华区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先后在青龙、双水等“北改”区域启动成都实验中学、石室初中青龙校区、驷马桥西片区配套幼儿园等31个学校建设项目,目前已有11个学校建成投用,有效缓解了城北优质教育匮乏的矛盾。其中,总投资2亿元的成都实验中学从二仙桥迁往青龙片区后,经过3期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成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办学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高级完全中学。

  这,或许可以是成华区近年来区域教育迅猛发展的缩影。

  2012年底,成华区宣布2015年前将投入50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将全区建成全国知名的“中西部教育一流城区”,不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还配套出台了《成华区配套学校建设行动规划(2012—2015年)》、《成华区学校品牌发展行动规划(2012—2015年)》、《成华区教育卓越队伍建设行动规划(2012—2015年)》及《成华区教育开放合作行动规划(2012—2015年)》。

  立说立干。成华区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品质,让市民充分享受“学有良教”,并进一步提出了要实现“学有优教”的目标。据了解,成华区通过实施优质学校“北迁”,进一步均衡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让居民能够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不到两年,成华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正能量”——成华区域不仅正在成为投资创业热土,而且通过实施“北改”,使得区域内的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据介绍,通过提升教育品质等在内的一系列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有效措施,该区已经引来350亿元社会投资——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西博会(专题)上,重庆金科、中铁建等知名投资集团纷纷与成华区签订协议,加大在成华区的投资力度。

  成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坚持“和谐教育、宜学成华”的定位,以教育现代化统领区域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成华教育的“升级版”,加快实现“学有良教”的目标,将成华区建成“学有优教”的沃土。

  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全面承担基础教育责任

  成华教育曾经是企业子弟校、农村学校、教办学校“三分天下”的格局。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学校的发展极不均衡,区域居民十分渴望能公平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成华区政府大手笔投入,大力实施区域教育管理体制“变革”,通过剥离企业子弟校、“收编”农村学校等方式,实现了成华教育由“分散薄弱”走向“统筹均衡”的历史性嬗变。为了解决好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成华区还创造性地在全省建起了第一家农民工子女公办学校——成华区红花学校,全面接收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企业办学在“剥离”中破茧化蝶。从1998年起,成华区率先在四川实施企业子弟校剥离改革,由成华区政府接手,对企业子弟校进行全面改造、重组,不仅将区域内的企业子弟校全部纳入政府管理体制,还使得原420厂子弟校、刃具厂子弟校、机车厂子弟校等,凤凰涅槃般地发展成为了在全市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学校,深受市民欢迎。

  农村学校在政府的“收编”中更是革故鼎新,脱胎换骨般地不仅有了崭新的校园和优良的硬件设施,还在政府主导的“教师城乡对流”中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让原来的农村学校发展成了“新优质学校”。据介绍,2003年成华区率先在全市打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会战,将原本由乡镇举办的乡村学校,全部收归区政府统一管理,纳入全区统筹的范围。通过加大加快资金投入,这些学校不仅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不少学校的建筑成了区域“地标”,而且师资力量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也有了大幅提升,使成华教育均衡走在全市的前列。

  市属学校在“下移”中踏浪扬帆。2006年,成华区接收了4所市属中学,实现了区域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列五中学、华西中学划归成华区政府管理以来,该区连续投入巨资进行改建扩容、文化提升、品牌打造,让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节节攀升,成为成都市首批优质教育集团学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9 08:51
中国青年报 2019-09-18 10:27
tim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