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招生加分政策录取有变 最高加分不超过20分
2016-03-22 09:44:00
华西都市报

  截至今(22)日,距2016年高考还有77天。最后77天的备考期,除了复习备考,陆续出炉的相关政策,也成为老师、考生、家长,甚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考全国卷第一年学生备考良好

  2016年,四川高考将分步推进使用全国卷,其中,语文、文综、英语听力以及外语小语种(含听力)将在今年使用全国卷,其他科目仍使用四川卷。而从2017年起,各科都将全部使用全国卷。

  日前,经过考生网上报名、现场信息确定等工作,南充市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顺利结束。记者从南充市招办获悉,2016年南充(微博)报名总人数为52087人。报名人数中,文科类23061人(其中:文科普通类20144人,文科艺体类2917人),理科类26946人(其中:理科普通类26307人,理科艺体类639人),职教高职类2080人。3月21日,记者走访南充高中、南充一中、南充十中、南充六中等学校发现,目前学生备考情况良好。

  “使用全国卷的政策去年就发布,所以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都是按照全国卷在备考。”据南充高中高三年级组组长陈昀表示,虽然今年高考命题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但高考仍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命题的依据没有变,高考仍是立足基础,突出能力,考验考生对基础知识和知识面的掌握程度。“而且学校和老师们都会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关注高考招生政策加分政策、录取时长有变

  眼下,除了紧张积极备考,对高校招生政策的关注,也成为南充5.2万考生和考生背后的家长、老师关注的重点。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可以发现,今年全国统考时间不变,仍于6月7日开考,但各批次完成录取时间较去年推迟11天,将于8月底结束。另外,根据教育部8日发布的2016年高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了今年加分项目以及分值,最高加分不超过20分。

  关注一:高考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在加分方面,教育部明确规定: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加分项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分值不得超过5分:

  ①省级优秀学生;②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③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⑤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⑥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①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②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③烈士子女。

  关注二:全部录取结束延迟11天

  据《通知》,今年全国统考时间不变,仍于6月7日开考,但各批次完成录取时间较去年推迟11天,将于8月底结束。今年,各省(区、市)录取工作应于7月上旬开始,其中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应在7月10日至15日之间开始。全部(各批次)录取工作定在8月底之前结束。通过对比《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会发现,今年录取结束时间较去年延迟11天。

  关注三:防止高考作弊再次升级

  在做好高考工作方面,防止作弊始终是重要的一项,今年高考对防高考替考把关再升级。全国统考的试题(包括带试题内容的答题卡、副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

  《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

  《通知》更特别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在考生现场报名确认时,采用二代身份证,并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一些地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防替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20-04-06 14:11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6-23 12:28
sz.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