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1+N”模式,为川港创新创业人才工作搭桥引线
2020-12-21 17:21:00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以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为基础平台,与成都市龙泉驿区组织部人才办、成都市天府新区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成都市双流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总部基地)、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四川等多个区域创新创业人才交流平台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形成“1+N”校地川港人才交流合作联盟。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围绕治蜀兴川人才引进政策举措和落实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因势利导打造人才创新平台,为川港人才工作精准搭桥引线。

  一、构建川港青年人才协同发展平台

  一是平台共建。促成《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合作战略框架合作》、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四川与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签署《共建“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框架协议》、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重点城市引智工作站—香港站挂牌学校香港办事处等。重点实施川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香港全球人才集散中心的优势地位、联动商协会、人才组织、着力培育人才、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离岸创新体系。围绕成都重点产业领域,从筛选优质项目、离岸孵化、来川落户并实现产业化,将引人才与引项目、引企业相结合,合作共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二是整合资源。通过联盟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川港各领域人才及组织间了解,从而实现两地资源整合,以合作促发展。举办“‘驿’花‘驿’世界”、“蓉港青年创业大讲堂”、“川港创客,积厚成器”等系列人才交流主题活动、论坛和创业大赛,为川港两地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企业推介产品、拓展市场提供平台;为两地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实现共享资源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渠道;为川港两地人才互通互识,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协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人才提供多元选择。

  二、打造川港创新创业人才聚集洼地

  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引才。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包括1500平方米的共享办公区“川港青年创新创业中心”、300平方米公寓式“港生驿站”,以及十个“川港合作实验实训中心”和3000平米的“川港青年创业汇”等,为香港青年在川生活、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截止目前,13位香港青年人才入住“港生驿站”、27个川港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一站式”引导办理服务为川港青年人才落户、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提供咨询服务,并协调解决人才在川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二是成立川港青年企业家发展中心聚才。打造“川港青年人才交流之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增进川港青年人才与政府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川港人才间的沟通,创造有利于川港青年人才在川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挂牌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重点城市引智工作站—香港站招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重点城市引智工作站—香港站和川港人才交流合作基地作用,通过“香港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调动海内外招才引智资源,完善川港人才服务全面体系,更好地为各层各类人才提供务实高效、精准优质的服务。

  三、开拓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途径

  一是主题活动丰富人才培育。构筑“教育、实践、指导、服务”的人才培育体系,组织开展活动多样、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如“创业者说”、“校地合作搭桥梁,川港青年话创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和人才交流氛围,推动人才培育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二是导师制度助力人才培育。利用校地川港人才交流合作联盟平台资源,聘请一批川港两地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为川港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并邀请开展专题讲座和辅导,切实发挥导师作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川港人才培养质量。

  四、增强人才磁场效应汇聚川港人才

  一是学校为在川就读港籍应届毕业学生和来川创业就业香港青年人才提供过渡性免费住所“港生驿站”、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岗位培训、城市融入服务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努力打造适宜港籍青年居住生活的国际化人才社区;二是推动成立“香港四川同学会”,鼓励川籍在港留学优秀青年回家乡发展。同时,探索与香港高校建立校校人才交流机制,推动人才与技术交流;三是借助川港教育教学资源,成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推动川港两地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共同承担培养两地人才的重任;四是不断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和四川香港籍政协委员等多方资源,打造高效优质的川港人才平台载体,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创新驱动的高水平协同服务川港人才工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