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经验交流] 应对网上阅卷的考场策略

http://sichuan.eol.cn  来源:  作者:丹秋名师堂学校  2012-03-28    

  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使用答题卡,学生的试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情况:

  (1)答错地方。如第一题的答案答在第二题的答题空间上了,形成了问题卷,解决起来比较麻烦,有的阅卷老师干脆就把此题做0分处理了(因为负责改某一题的阅卷老师只能看到他改的那一题,其余部分是看不到的)。

  (2)答案次序颠倒。某一小题有连续几个问题,学生应该按顺序组织答案,部分学生组织答案的次序颠倒,按规定都算0分处理,很是可惜。

  (3)错别字太多。在试卷中,令改卷老师最感手软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情况。按规定,错一个字,整个知识点的分数就全没了。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因这种情况而失分还是比较多的。

  (4)乱做记号。有些考生,平时做试卷时没有养成规范,喜欢乱涂乱画,乱做记号,这种习惯也被带到了中考答题中。这次中考模拟考试就发现不少同学在试卷中做记号的现象。比如,有的考生在一些小标题前画上星号或圈圈等,也许只是想让改卷老师看得更清楚一些,也许只是想弄得漂亮一点,结果是适得其反,因为按规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出现这种情况,一律打0分。

  (5)答卷马虎字迹潦草,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还有的考生是写一段画一段,改卷老师得到处找答案。这样的试卷一般是得不到高分的。

  对考生的建议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以及网上改卷的快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尽可能博得老师的好感。在此建议同学们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答题要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要依题作答,不要胡编乱造。

  第二,答题要有目的性,要见分下笔,分值多的题目不能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要按知识要点组织答案,不要遗漏知识点,多写不扣分,少写肯定要失分。

  第三,答题要注意规范性,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要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会造成难以辨认,是不能给分的;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用语要规范,让人一看就明白。答卷要做到三化: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要做到以上的三点,就必须夯实基础,从平时做起,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未来的竞技中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第四、字距行距掌握好,考生在答非选择题时,字体要工整,字迹要清楚,不要写得太长,字距要适当,答题行距不宜过密。考生应严格按照答题要求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第一行开始答题,书写在各规定区域内,而且必须书写在指定位置不得颠倒,切不可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黑色边框的答案无效。否则,要么扫描错位,要么无法扫描,从而造成严重失分,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切记字迹不要潦草,也不要太粗犷,特别是在作文题时,哪怕你是练过某某名人字的,也要规范,写出来是好看,通过快速扫描仪扫到电脑里就未必好看了。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张冠李戴,譬如小作文题和作文题都是一样的方格子供你答题,切不可将作文题就直接在小作文题的答题区域开始作答,那样你可亏大了。

  第五、修改答案莫"犯忌",考生在答题时如需要对非选择题答案进行修改,可用修改符号将该书写内容画去,然后紧挨着其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修改部分书写时与正文一样不能超过该题答案区域的矩形边框,否则修改的答案无效。修改选择题时可用橡皮擦,但应注意不要让答题卡破损。切记,禁止使用涂改胶带纸改错或用透明胶带纸粘扯想要修改的内容。切记卷面要整洁。
  应对网上阅卷的考场策略

  1.重视解题规范。

  解题表述的总原则是: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

  2.合理分配时间

  考生为了避免在答题卷上涂改一般都是在草稿纸上先做一遍再将答题过程抄到答题卷上。由于抄录需要时间,很多学生由于时间不够而造成失分。在考场上可以说"时间就是分数",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尤为重要。合理分配时间必须做到:

  ② 先易后难

  ②慢审快解即审题要认真、细致,舍得花时间;做题要快,不拖拉。

  ③先列式后计算

  对于要利用繁杂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应大胆舍弃,要把时间花在列出能够得分的短式上。

  3.抄录要格外认真

  许多考生由于抄录时不够认真,将字母、答案抄漏或抄错从而造成严重失分。为避免此类低级错误重演,希望考生抄录时要格外认真,抄录后要认真核对。

  总之,答题规范、速度、书写一个都不能少。最好要让你的解答象"诗"一样分行列出,简捷而美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