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在四川,这所高校很“港”~~

   四川教育发布    2019-03-12

  四川有这样一所高校,他牵头组织了“四川大学生香港行”、“香港青年四川交流实习计划”等多个项目,成功让我省65所高校、3100多名学生赴港交流学习,同时也让24所香港高校、2400余名香港学生来川学习交流、实习创业。不仅开阔了高校学生的眼界,也让四川与香港两地的青年交流互动愈加频繁,共识不断加深。

有心插柳搭建川港合作平台

  2011年,第一个四川赴港交流团成行,2019年3月,第197个赴港团归来。从仅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校内组团到组织四川省内65所高校组团参与,从单项交流到川港学生双向互动;从《寻中山先生足迹追民族复兴梦想》等主题鲜明的交流,到校园诚信、公益、法治、感恩、分享、自强、体验、尚礼、健康、环保“十大文化”的建设;从单纯交流到结伴在川企业实习,川港两地同堂成建制开展学分课程学习,再到香港学生入川创业……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这一路都走得铿锵有力!

  在川港两地青年互动交流如火如荼开展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学校按照专业发展定位,联手川内本科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内知名企业、香港在川企业和香港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先后成立了‘川港金融实验中心’等八个具有‘境内外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实训与实体运营相结合’的特色创新发展中心。”校方认为中心的建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筑巢引凤聚合境内外资源

  在已建立的川港合作实验中心平台下,结合校内专业的特点,川内首家校园实体“华西期货成都营业部”,“京东金融实训中心”,“烽火光通信人才孵化中心”员工培训中心,华为网络技术学院,顺丰物流实习实训基地,成都尚鼎汽车维修保养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考点,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校外实训基地,奇迹健身人才培养基地,及与上市公司珠海世纪鼎利公司深度融合的鼎利学院等相继挂牌成立。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通过川港合作实验中心平台,充分发挥与香港高校、川内高校、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纽带与深入合作作用,促进了专业实训条件的改善,中心成为两地多所学校共享的实践平台,共同开展教改科研和育人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企业人员进修、人才储备的基地和企业的创新与利润增长点。

  该校川港金融实验中心负责人认为金融中心在协同育人上发挥了远超预期的重要作用。“与华西期货、宏信证券、香港明爱专上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合作,面向川内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开展金融交易培训。也直接服务于院校师生和周边区域的投资者,开展期货与证券业务的实体运营。”

仰取俯拾凸显协同育人成效

  一树百获。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川港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以交流而达到缩小认知,以交流而达到相互了解,以交流而达到合作育人,平台作用的发挥,川港两地学生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2017年,香港学生肖羲清、杨毅康、欧迪翀等在成都毕业后选择留在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设立的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创新创业。

  2017年,遵循成效为本课程设计理念,该校与香港高校联合开发的适合香港学生的学分课程和适合两地学生、面向国际的“双语”共享课程正式上线。同时,这一场“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进”的课堂改革也在改变校内传统的教育范示。

  2018年,该校牵头与省内知名大学和相关企业、香港职业训练局、亚太区图形图像总会等合作,使ACMSIGGRAPH(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图形图像协会)成都分会落地;该校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与36家川内高职院校组成的“川港职教联盟”。“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式运行。

  “从仅在一地课堂听讲到四川、香港两地行课;从排排坐、安静听到两地学生互动、体验;从单调的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到深入现场、动手探究;从一位老师教到数位资深教师合作教学……”对两地教育合作的深层意义与前景,曾先后三次带学生到四川学习、交流的香港明爱专上学院林博士信心满满:“未来,中国将在世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今天的学校必须面对挑战,培养植根于深厚中国优秀文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一代新人,能够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在教育这个领域,没有输家。不管是学生、社会、政府,每个参与者都是赢家。”学校董事长、四川之友协会(香港)会长韩瑾如是说。

  四川出发,一路向南,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带头关心青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使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使‘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那样,坚定航向,乘风破浪,不断谱写高职教育的“交流·合作·实践·创新”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