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学期成都部分中学多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2014-09-05 16:42:00

  初中三年——这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部分的学制时限。

  进学校,分班级——这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学校运作模式的了解。

  但是,在我市,这些都不是全部!

  据市教育局消息,我市今年已有部分中学,采取不同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并就“学制”实施了改革试点。比如,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了“二四分段课程改革试点项目”(2年初中+4年高中),推进初中、高中课程有机衔接,实行“四年制高中课程教学”,即初中第三年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在高中阶段扩大拓展课程和校本课程。再比如,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探索“四年制初中”改革,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将划片范围内完成5年小学学业的学生招收入初中学校,推动“5+4”(5年小学+4年初中)课程改革,把初中打造成小学至高中的四年双向衔接教育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建成今年秋季学期刚刚启用的泡桐树中学,还打破固定教室、班级的限制,实行“选课走班”,将国家规定的每门学科分成多个层级、多个模块,老师将教材压缩、精简,变成个性化专属教材,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性课程表。

  嘉祥外语学校

  高四不是复读生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100名初二学生已经升入高中,进入2+4分段培养模式。按照计划,这些只上了2年初中的学生,高中阶段将学习4年。也就是说,4年后的这批“高四”学生将不是复读生,而是真正的应届毕业生。

  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实施的“二四分段课程改革试点项目”是借鉴外省试点学校经验,酝酿3年后,经市教育局同意进行的。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改革模式,将对现有初中、高中的国家课程进行适当梳理和适当调整,将全面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按七中嘉祥的设想,初中两年基本完成初中的国家课程内容、直升本校高中;高中4年,完成国家高中课程、争取更加优异的高考成绩,同时实施精英教育早期培养,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二四分段课程改革试点项目”将设置两个大类的主要课程: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自主开设的拓展课程。据介绍,对国家要求必开的初、高中课程,学校将进行整合,两年基本完成初中国家课程,第三学年,通过“初高衔接”逐渐切入高中课程。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大力推广校本拓展课程。按照计划,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将整体安排中学6年的教学计划,每学期还将专门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观摩体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大量培养学生领导力、责任心、创新力、国际理解力的课程,大量增加初中高中衔接、高中大学衔接、校企衔接、中外合作等课程。在高中阶段,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将大量增加“人生导师”制课程,邀请行业精英为学生提前作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指导。

  七中育才学道分校

  小学生上初中

  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实施“小初衔接”教育已经11年了。2003年,当时还叫学道街中学的七中育才学道分校,以公办初中学校的身份,率先实施了“小初衔接”教育,在区域内通过学生家长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拔一些上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学校,尝试“小初衔接”教育,进而上升到了做好小学——初中——高中的4年“双向衔接教育”的阶段。

  七中育才学道分校校长阳波介绍,现在基础教育的三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小学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的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初中教育往往无所适从,造成了很多学生升入下一个学段之后,学习适应周期延长,甚至导致许多非智力因素学困生的出现。她认为,七中育才学道分校进行的“双向衔接教育”重在联结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学习与发展。课程设置分为学科整合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心理调试课程。

  成都七中育才学道分校通过开设“体悟”课堂和开展“体悟学科月”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感悟、反思中发现知识内联,从而打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构建起一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说教”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学生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内容,还原生活场景,强化课堂体验,增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科活动。活动覆盖了所有学科,每月均有1—2个学科开展活动,甚至延伸到假期,让学习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活起来。

  泡桐树中学

  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

  泡桐树中学新建成今年秋季学期刚刚投入使用。由于该校建校伊始就提出不分班不设班主任,而将采取“选课走班”的全新模式,学校甚至提前一周开学“试运行”,以方便学生选课。

  泡桐树中学今年开设了70门课程,其中有31门必选课程。开学前,泡桐树中学的选课系统刚刚开通,5分钟内,70门课程就被310多位学生一抢而空。该校学生陈雪说:“学校第一次让我觉得像是一家‘教育大超市’。即使是必选课程,如何安排时间,选择哪个班,哪位老师上课,也由学生和家长自己选。”学校要求每门课的学生控制在30人以内,一些家长、学生为了选到自己喜欢的课,还提前“演练”。据介绍,学校310多名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选课,形成了295个教学班,这些班分时段分布于不同的教室里,学生每人都有一张与众不同的课表。

  课程选定后,刚刚进校的学生们还面临一个“难题”——找教室。学校教室门口挂的不再是“一年级X班”,而是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名字,以及这门学科的任课老师照片。下课后,学生都几乎需要“转移”到另外的教室,与另外的同学一起听另外的教师上课。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座位,走廊上一排排大铁柜中,其中一个铁柜就是学生个人存放教材、学习用具等的场所。

  与学生的“高流动性”不同,泡桐树中学的老师却“固定”了下来。他们的办公桌就放在自己上课的教室内,上课时间到了,自己在教室内等着学生到来就行了。老师还可以按自己的风格布置教室,也可以在教室的书架上添置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

  高仁辉在就任泡桐树中学校长前,曾担任过石室联中副校长。他说:“任何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课改的每一步都走得不轻松,中间也有些小问题和不满意,甚至包括现在的70多门课程,也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未来还将不断丰富。”在高仁辉看来,“选课走班”的作用还不仅仅体现在分层教学这一单一的教学效果上。“在难度最大的数学教学班里,一个孩子可能是全校瞩目的‘学霸’,但在《花木兰》音乐剧里,他可能是跑龙套的;在语文学科教室里,某学生可能成为老师的助教,而在机械技术的课堂上,他不过是一位初级学徒。”

  高仁辉说,每一位同学每个学期都会选择在近10个不同的同伴群体里学习、生活。在充满选择的校园和课程中,学生可以找到更多的“学伴”,尤其是有着共同爱好的同伴。每个学生的交往范围,从传统班级里的40—5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00多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6-05-24 16:38